更新时间:2024-12-10
中国绿色时报1月11日报道(记者张一诺)许着心愿,跨过新年,祝福声中,我们迈入崭新的2018年。然而,他们,却永远地留在了2017年。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林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和世界竹材加工利用领域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生前为广西林业乃至全国林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裴安道。
故人已去,但林业精神与绿色智慧永存。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汪滨:为新中国林业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汪滨因病于2017年1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汪滨,1923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安县江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后,汪滨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当地抗敌后援会,深入乡村宣传抗日救亡思想。1938年1月,汪滨离开家乡投考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41年1月,汪滨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至1943年6月,在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抗大总校参加整风学习。在抗日战争极其残酷的环境下,他不顾个人安危,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1947年,他随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历尽千辛万苦。1950年3月,汪滨由任职湖北黄冈专区公安处秘书科科长开始,直至中南行政委员会林业局副处长、林业部森林经营局林政处处长,与林业结缘。1956年9月,汪滨历任林业部森林经营局副局长、森林经营司副司长、林政司副司长、森林保护司副司长。
其间,他于1973年12月至1975年2月被下放到农林部辽宁兴城五七干校劳动。他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中,为加强森林经营利用、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为新中国林业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3月,汪滨任国家林业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979年5月,任林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林业改革和建设事业。
他积极开展林业国际合作和交流,参与组织制定加快我国林业建设的有关规划和措施。他深入我国大部分林区,察林情,体民意,谋对策,为林业建设事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参与了多起重大森林火灾的扑救指挥工作,曾带病赶赴云南森林火灾火场,全力协助指挥扑火工作,为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作出了贡献。1983年5月,汪滨任中央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1985年9月起,他先后任中国绿化基金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秘书长,第三届理事会副主席,为发动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争取民间绿化资金,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和国土绿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1990年12月,汪滨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一如既往地关心林业改革发展,多次承担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无怨无悔,继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他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
汪滨的逝世,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使林业战线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和经验丰富的老领导。祝他一路走好!张齐生:用竹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2017年9月25日,张齐生因突发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于南京逝世,享年78岁。1939年,张齐生出生在浙江淳安一个竹林遍布的小山村。
1956年高中毕业时,同学们纷纷报考航空等工业建设热门专业,张齐生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选择了南京林学院木材机械加工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木材加工工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79年,张齐生带学生来到山清水秀的安徽黟县开门办学。当时的一位副县长眼望漫山遍野的翠竹对他说,木材越来越紧张了,你们要能帮我们把这么多的竹子利用起来,那可为我们县作大贡献了!家乡的竹子为什么派不上用场,我国的竹乡百姓为什么受穷?张齐生下定决心要改变竹子的宿命,改变竹乡百姓的生活。如何将直径小、壁薄中空、圆周方向容易断裂的竹子变成幅面大、强度高、不变形的各种厚度的板材?张齐生率领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开发出以竹材高温软化为核心的竹材展平工艺,使竹材工业化利用成为了可能。1983年,根据初期的研究成果,张齐生先后在浙江余杭、安徽黟县和江西宜丰建立了3个试验工厂,很快研制开发出了竹材胶合板。1987年,竹材胶合板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和企业认可。张齐生先后在南方竹产区推广建设了30多家竹材胶合板厂,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创造产值2亿多元。
几十年如一日,张齐生坚持科研报国。他的科研成果工业转化率超过90%,基本每一项成果都能转化为生产力。
1995年,张齐生提出了竹木复合结构是科学、合理利用竹材资源的有效途径的科学论断。他运用合板结构理论,把竹子和木材按一定比例做成竹木复合板,各取竹木之长,又避其短,构建的完整的竹木复合结构理论体系,为各种高性价比的竹木复合结构产品设计和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竹木复合板广泛运用于集装箱底板、客货车厢底板和混凝土模板,在国内几十家企业推广运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张齐生和东南大学的同行开始进行木质和竹质抗震安居房的研究。
很快,一种每平方米造价仅2000元左右、无需再有任何基础装修、坍塌对人造成的二次伤害要小得多,空间性、透气性也强得多的抗震小楼问世了张齐生用自己一生的境界和行动,诠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句话。裴安道:为桉树正名广西3000万亩桉树,保护了8000多万亩公益林安全,每年可提供2200多万立方米木材,可让数百万人就业。每公顷桉树每年还可吸收二氧化碳24.3吨。
2017年8月16日,为桉树正名的裴安道逝世,享年73岁。裴安道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广西经济协作委主任(正厅级)、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林业局副局长(正厅级)、广西林业产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裴安道生前为广西林业乃至全国林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抽水机吸肥机一段时间以来,对桉树矮化、妖魔化的言论时有出现,而裴安道一直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宣传桉树正能量。在他眼中,广西美丽的河山,尤其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一片片碧波荡漾、高大挺拔的桉树,同平原地区的一方方阡陌遥相辉映,成为山上的田园。生前,裴安道曾多次通过媒体发出声音。
他说,广西自20世纪以来,林业发展尤其是桉树产业的发展,使广西在只占全国2.4%的国土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31%的商品木材,为我国木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桉树产量增加,为木材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旋切单板、纤维板、刨花板、家具制造业迅速兴起,仅旋切单板一项就为林农做工及经营者增收10多亿元。可以说,桉树种植是产业链长、农民受益面广的一项产业。
2017年,裴安道还撰文称: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国商品木材产量每年将减少约4000万立方米。生产用材林的主要任务就历史性落在南方几个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省(区)上,这对广西是挑战,更是机遇。
广西桉树产业将以全国第一的人工林种植面积、桉树无与伦比的速生性,提供大量原料满足广西林产加工业的需要。桉树砍了就萌芽,萌芽又成林的循环,使桉树产业成为永不枯竭的循环经济、朝阳产业。若政府能在关键地方给予支持,就可以将桉树产业建成一个有基础、有条件、有目标、能进行二次创业的广西最大支柱产业。坚持桉树理念,心系社会奉献。
我们永远尊敬为桉树正名的裴安道。
本文来源:南方双彩-www.nrufjkcw2.com